中共岐山县委书记 何宏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岐山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挖掘、传承、利用和弘扬周礼文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品位岐山,树立文明乡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实施“于家为国、克己奉公、一言九鼎、崇仁尚爱、公平正义、遵法守纪、立德修身、和邦合民”八大工程为重点,在全县各级深入开展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引导,使传承周礼优秀文化的过程成为促进乡村移风易俗的过程,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是用“好家风、好家训”,凝聚爱亲敬邻的乡风文化。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评、树”活动,搜集整理了体现传统文化的家训 208条。推动“家规家训进万家”,组织书法家深入镇村书写家训,让家风家训进厅堂驻心堂。以“于家为国、夫妇和顺”等为内容设计制作家风建设倡议书,在县社保大厅、银行柜台、电信大厅等窗口单位发放,使好家风处处可见可学。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广大群众对家风家训集体讨论,达成共识,把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爱护生态环境写进了村规民约,让群众自己“定规矩”“守规矩”,营造了崇善爱美的文明乡风。
二是用“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塑造重爱向善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敬老之星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全县共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和身边好人551名,评选各类道德模范 54名,设立善行义举榜 50个。面向全县征集凡人善举典型事迹 106例,拍摄以“传承周礼优秀文化,褒奖身边的凡人善举”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广泛宣传舍己救人英雄侯天祥群体、省级道德模范董彩霞、农民工楷模巨晓林等一批先进人物事迹,为身边好人
立榜,为最美人物扬名,为时代楷模讴歌。
三是用“红白理事会”“乡贤队伍”,去除民俗风情的旧有糟粕。把德高望重、群众口碑好、办事公道正派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乡土能人”,推选为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和乡贤队伍人选,倡导红事新办、发展生产,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正气。凤鸣镇八角庙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规定每次摆酒席不得超过 30席。青化镇焦六村的乡贤理事会成立后,该村的矛盾纠纷从 2014年的 150多起降到今年的 1起,在移风易俗方面收效显著。通过“乡土能人”发挥作用,使群众的“人情债”减轻了,跟风摆阔要面子的压力减小了,村民互助的情况增多了,孝敬父母、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在西岐大地蔚然成风。
四是用道德讲堂、村史馆,夯实爱国爱家的精神基石。依托“西岐智慧讲堂”等各类道德讲堂和镇、村文化室,按照“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学一位身边典型、送一句祝福”的流程,使群众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组织专人搜集整理“泰伯奔吴”“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等西周经典历史故事,纳入 24个村史馆展示内容中,进一步深入挖掘礼仪文化、姓氏文化,用易学易懂、贴近现实、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精心编写故事读本,使人们在“乡愁”中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岐山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也是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加快建设“文明家园”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我们将举全县之力打好“周礼文化”这张大牌,将巨大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党建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加快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