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明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时间:2017-03-23   来源:宝鸡日报

  “移风易俗”的口号,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语出《孝经注疏》卷六)。孔夫子把“移风易俗”看作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荀子也倡导“移风易俗”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乐论》)认为它是天下安宁、美善的途径。我国历来重视对风俗的观察、采集及引导,并视之为治国兴政的手段。风俗作为传承性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作为良俗对立面的陋俗也因具有这种稳定性而对社会生活产生较长远的消极影响。要除掉这种消极的东西,就要“移风易俗”。但“移风易俗”不等于废弃既往,而是要有继承,又有变革,不断创设合乎时代潮流和当代生活的风俗制度。

  移风易俗是人类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进行的文化选择。选择更符合本民族发展和生存繁衍的文化手段和文明形式。这种手段和形式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成为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以婚俗为例,从周人婚礼来看,需先行“六礼”。这“六礼”就是《礼记》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黄昏时分,新郎出发,去迎接自己的新娘。出发前,父亲教导儿子:“去迎接你的贤内助吧,以继承我们的宗室之事。引导她恭敬从事,延续我们家庭女性的美德。”儿子回答说:“我绝不敢忘记父亲的训诫。”然后,新郎出发去接新娘子。这时,新娘子穿戴合适,在房中面朝南站立,等待丈夫的到来。新郎到后,向岳父行叩拜礼,然后出门。新娘跟新郎从西阶下堂,这时候,女方父亲告诫女儿:“切记要恭敬从事,从早到晚,都不要违背公公婆婆的意愿。”女方母亲说:“要努力,要勤劳,要谨慎,白天夜晚,都要遵守妇道。”再赠送些礼物,新娘就出门了。周人婚礼虽然有一些较为烦琐的仪式,有庄重感,但总体上是相当简朴的,没有庆贺仪式,夫妻二人的菜肴也较为简单。由此可见,周人对婚姻的态度:结婚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但不是一件铺张浪费、讲排场的事,经过慎重结合,两人才能重视家庭,同心同德。其中,父母对子女的告诫引人注意,告诫新郎新娘,要好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懂得了责任与义务,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西府婚礼基本沿用传承了周人婚礼。辛亥革命后,“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民国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铸造“国魂”的一种手段。制度性倡导,“割辫、易服、妇女放足、废跪拜、推行文明婚礼”等。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的面更广了。当前,“红白理事会”作为新风尚的出现,既是对过去“红白执事班子”的传统方式的延续,亦是“移风易俗”之举。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的移风易俗中存在和提升的。

  (李福蔚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宝鸡炎帝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谢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