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明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时间:2017-03-23   来源:宝鸡日报

  一个村子,如果坐落在三条山沟两道山梁之中,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不少人要给出两个字:穷困。但是,你如果来到高新区马营镇燃灯寺村,就不会有如此看法了。这个村位于秦岭北麓鸡峰山脚下,属丘陵沟壑区, 450多户人家居住在三沟二梁的四个自然村里。地理环境的缺陷,并没有让这里的村民气馁,他们让村子面貌一新,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尤其是全国文明村镇这个金字招牌,令众人惊讶不已。

  进入燃灯寺村,有四条路,无论哪条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路虽然弯曲,可路面整洁,风景宜人,颇有些清风快马之感。时值早春,草木返青,迎春花羞答答地绽放,喜鹊在林间划过。未入村庄先观景,惬意不止一点点。

  村党总支书记尹记信说,十几年前,这儿没有这么美的风景,当时不少村民在山上放牛放羊,植被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如今,村民收入渠道增多了,谁还去山上放牛放羊,就连种地都变成了“捎带”。

  春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向高低错落的村舍,映照出村民的笑脸,轻快了行人的脚步。这里保持了一项特别的纪录:连续二十二年在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村风良好,民风淳朴,讲道德、树正气,已经深入人心,全村多年无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家和万事兴,村和日子红。正气多了,幸福自然多起来,全村基本实现硬化、美化、亮化、净化。每当夜幕降临,散落在山坡各处的村舍灯光亮起,远远望去,星星点点,美不胜收。

  去年,村里一位老人因脾气古怪,离开家人离开新房,孤身一人搬入旧房单独过活。发现此事后,村干部数次登门劝说、开导,而这位倔强的老人依旧住在旧房子。这可咋办?村里有一个老规矩:每逢遇到困难事,党员首先站出来,捐钱捐物出力出主意。一个月内,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老人居住的旧房从里到外被整修一新。

  这种公益事,在村民的眼里并不新鲜,哪年村里没有好几件呀。但凡节日,村里必然有慰问和文体活动,此时必然有村民无私捐献;但凡有村民遇到七灾八难,党员肯定带头伸援手,村上肯定跑前跑后想办法。燃灯寺村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可是党员数量却不少。村党总支下设 7个党支部,共有 110名党员,党风带动民风,民风带动村风,让这个文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超过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 1860多万元。

  村中心广场上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园内有一组雕塑,是三位现代农民的形象,表现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今年,村上又有了新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成为高新区的后花园。(王怀宇)

责任编辑:谢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