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宝鸡文明
宝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发展 用钉钉子精神让乡村大变脸
发表时间:2015-02-27   来源:宝鸡文明网

    宝鸡城乡百姓中,农村人口占七成以上; 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村面积占八成之多……在宝鸡先后摘得“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二十多顶桂冠的同时,宝鸡市没有忘记农村环境整治, 2014年,宝鸡乡村的环境变革正在进一步持续深入。

    挑战千年“痼疾”,难度可想而知。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说:“要用钉钉子精神全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到经常抓,成常态。”宝鸡市长钱引安说:“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常,使我市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钉钉子”精神正在宝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行走在宝鸡乡村,你会惊叹于西秦大地千年旧俗一朝改的速度,更会羡慕千家万户崭新的幸福生活。

    “立得稳”找准环境整治“立足点”

    钉钉子的前提是找好立足点,让钉子“立得稳”,不然力气再大也是白费。农村环境整治也是如此,因地制宜找好“立足点”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宝鸡市各个县区中,正在推行的一个个农村环境整治方法可谓“高招”,百姓也在其中受益。

    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 600多户村民就是农村环境巨变中的受益人。“你看,这里原来都是荒地和垃圾堆,现在却变成了村里的沤肥池,这是清洁站,这是垃圾填埋点……政府下了大力气哩!”葫芦峪村党支部书记汶满怀告诉记者,目前,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被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种。“湿垃圾”主要包括瓜皮、菜叶、树枝等易腐烂变质的垃圾,这部分垃圾被送入沤肥池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干垃圾”则被细分为三种:砖头、瓦片运往村里垃圾填埋点用于平整沟渠;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农药瓶等有毒垃圾,镇上会定期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埋处理。 2014年,村里新添置 30多个垃圾桶,使得全村垃圾桶数量达到 90多个,平均每 5户就有 1个垃圾桶,这一系列“硬措施”使得村里环境旧貌换新颜。

    葫芦峪村“垃圾分类管理”的做法只是眉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各个县区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除了兴建小游园、治理污水垃圾等共性措施外,具体做法也各具特色,取得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扶风县旅游产业蒸蒸日上,但必须有长效性的整治方案,为此,该县探索有固定的“三堆”堆放点、有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并正常运行、有固定的环卫人员、有钱办事、有人管事的“五有”机制,解决了“管长效”的问题;凤翔县推行抓规划引领、打造城乡一体之美,抓产业发展、打造群众生活甜美,抓环境整治、打造农村环境优美,抓民生改善、打造农村社会和美,抓长效机制、打造创建长治久美的“五抓五美”做法,可谓“五管齐下”;岐山县确立了描绘梦想美、在科学规划上求高度,建设居住美、在整县推进上求广度,构建生态美、在项目建设上求精度,营造乡风美、在机制保障上求制度,推进长久美、在传统文化上求深度的“五美五度”新做法,走出了彰显文化特色、加快产业转型的新路子……各个县区正在走出一条极富地方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之路。

    无疑,各县区已经找到了“钉钉子”改变农村面貌的“立足点”。

    “钻得进”持续鼓劲打造“发力点”

    “钉钉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锤一锤持续发力才能将钉子砸进木板。同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也绝不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工作, 2014年,各县区持续发力,力求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推向纵深。

    从加大资金投入去加强“点位”环境治理。按照《宝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2012- 2016年)》要求, 2014年,宝鸡市落实市级补助资金 600万元,完成了全市 60个村的环境整治任务。与此同时,宝鸡市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 800万元,给全市 94个镇采购配发了 94辆小型牵引式垃圾车和 394个箱体,实现了全市镇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

    从推进交通沿线“两条线”环境整治去引导各县区发挥合力。 2014年年初,宝鸡市出台《西宝客专连霍高速及宝平高速宝鸡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随后,在扶风、岐山、陈仓等 10个县区的 30多个镇、 200多个村开展了治理脏乱差、拆除违章建筑、粉饰美化墙体等工作,清理柴堆、垃圾堆 2000多个,粉饰房屋 30多万平方米,造林 19万亩,沿线环境面貌大幅度提升。

    从加大连片整治力度打造宝鸡美丽乡村多个“面”。 2014年,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现总投资 1.5亿元,完成了28个镇(街) 225个村的示范任务。据统计,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推进中,共建设垃圾填埋场 5个,保洁站 117个,污水处理设施 118个……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创出了宝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模式。

    扶风县城关镇下河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就连村支书李根乾也承认“前些年村里的环境‘不敢恭维’”。原来,前些年村里旱厕成排,再加上房前屋后的数个垃圾堆和麦草堆,一遇刮风,塑料袋、麦草乱飞,旱厕臭气熏得人喘不过气来。“你看看现在,嫽不嫽?”李根乾指着眼前的小游园,掩饰不住高兴。村头路边的小游园中,悬挂着 60多面制作精美的公益宣传牌,又将碾盘、马槽等“古董”摆放到花园里增添情趣。每逢傍晚,村民来到花园,散步拉家常,跳舞忙健身,悠闲自在、其乐无穷。

    行走在宝鸡乡村,类似于下河村这样 “旧貌换新颜”的村庄数不胜数,房前屋后正在发生的量变乃至质变,让宝鸡农民正在享受环境变化带来的累累硕果。

    “钉得透”创新工作造就“突破点”

    钉子凭借“硬功夫”钻透木板,归根结底是为了起到连接和固定作用,同样,整治农村环境,也绝不只是为了改善环境这一表象,实际上,好环境恰如连接人美德的桥梁,更多的人正在环境的蜕变中养成更多的文明习惯。

    宝鸡市环保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到各个县区去调研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很大的一个感触是,哪个村子环境变化小,人们的好习惯就改变得少,哪个村子环境改变大,村民们的各项好习惯就更容易养成。

    渭滨区神农镇竹园沟村村民李杰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新建不少小游园,川陕路临街农户门前还修建了许多小花坛,环境好了,邻里也更加和谐了。前不久,下雪了,放在以前,大家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而现在,很多人也会帮着邻居打扫,因为“环境是大家的,不分你我!”

    自觉自愿养成好习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县区也在创新做法,积极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好习惯。 2014年夏天,随着黄牛铺镇、河口镇的两家垃圾兑换超市开始投用,凤县垃圾兑换超市从 2013年的 6家增长至 16家。超市里,附近村民可以用废纸箱、白酒瓶、旧电池、塑料袋等“垃圾”兑换米面盐、酱油醋,以及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

    “山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环保意识欠缺,再加上垃圾处理方式不当,很容易导致生产生活垃圾不区分、难处理。建立垃圾兑换超市,就是为了培养农民维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凤县环保局副局长刘有铭告诉记者, 2014年, 16家垃圾兑换超市共回收垃圾千吨以上,村民分类处理垃圾的好习惯养成了,很多村民表示,即使不兑换生活用品,自己也会在今后主动将垃圾分类。

    养成好习惯不仅要学会用“笑脸”去潜移默化,而且要学会扮“黑脸”去处罚。2014年,就夏收秸秆禁烧工作,宝鸡市环保部门对 5个县区奖励 47万元,同时,首次对8个工作不到位的县区处罚 17.1万元,并责成 3个县区进行书面检查。

    广袤的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力量;勤劳的农民,怀着美丽的梦想。环境变美后,宝鸡市农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你看,去扶风的游客不再仅流连于法门寺景区了,乡村正吸引着更多游人的目光,去眉县的游客在游览太白山后,也在乡村果园里留下愈来愈多的足迹……一句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变着农村环境,影响着千年旧俗,提升着宝鸡经济。(宝鸡日报 记者  孙海涛)

编辑: 谢蕊
相关报道  
· 用钉钉子精神让乡村大变脸
· 黄坤明:弘扬中国精神 凸显文艺灵魂
· 各地宣传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
· 精神文明创建处在新的重要历史节点
·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