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明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时间:2016-10-21   来源:宝鸡文明网

千阳县南寨镇朝阳村美丽家园 来源:宝鸡文明网

  国庆长假期间,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何海舫沿 310国道一路自驾向西游览。从东至西进入宝鸡之后,穿过眉县、扶风、岐山,在宝鸡主城区略作停留,直奔凤县而去。谈及一路的旅程,何先生笑称:“到宝鸡散心太费时间了,一路上都被乡村美景‘绊’住腿,车速想快也快不起来。”

  的确,何先生这一路可谓美景连连。路上,点缀于乡村之中的小型公园随处可见,或翠竹斑驳,或小桥流水,或曲径通幽,或秋叶尽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宝鸡乡村早已成为一处处“盆景”,随着这些“盆景”连成线组成“风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乡村“变脸”,实际上就是最近三四年间的事情。就在几年前,面对环境脏、乱、差的农村,很多人还曾发出“买得起好酒,喝不上好水;开得起好车,走不上好路;养得起好胃,养不起好肺”的感慨。而时下,千年旧俗一朝改,当行走在宝鸡乡村,你会惊叹于西秦大地乡村巨变的速度,更会羡慕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整治建设速度快

  从“出手”到“出彩”的大突破

  宝鸡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511元,增长幅度达到 9.5%。可以说,连年鼓起的“钱袋子”正与农村环境形成反差。事实上,农村环境面貌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资金投入、建设力度、生活习惯、产业结构等方方面面。宝鸡市委、市政府深知,若想在短期内改变其落后的现状,关键在于一个“快”字。

  农村环境变化要“快”,投入资金必须有保障。近年来,宝鸡市紧紧抓住中省加大投资的契机,2015年,共争取中省投资2030万元,2016年宝鸡市争取中省资金达到2400万元,同时,在加快中省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市级补助项目,每年投入 1200万元整治实施60个村,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次提速。

  扶风县天度镇柳村,每到傍晚,村头的小公园就热闹非凡。“前些年的时候,这个公园的所在地还是村里的一个臭水坑,现在,大伙每天吃了晚饭就到这儿来跳广场舞。”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这片绿地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让村貌变了样,更重要的是,大家有空来这里跳跳舞、下下棋、健健身,村里打牌的人也少了许多,村风也因此有了明显改变。

  据了解,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宝鸡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村庄植树绿化”为重点的推进方式,着力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各县区也结合实际,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增加“自选动作”,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比如有的提出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目标,有的提出了最美乡村建设标准等,进一步提升了村庄整治效果。截至目前,全市整治村庄达到 1078个,占比 63%,眉县、岐山等县区完成行政村整治全覆盖,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幸福指数上台阶

  从“民意”到“民心”的大方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谁不愿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更好?幸福指数,正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整治工作中节节攀升。

  眉县首善街道葫芦峪村 600多户村民的幸福感就在环境的变化中一再“升温”。葫芦峪村临近公路,村上的垃圾处理曾一度让人十分头疼,村民曾戏称垃圾处理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然而,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这个顽疾被彻底根治。

  如今,村里在原来的荒地和垃圾堆所在位置,建起了沤肥池、清洁站和垃圾填埋点。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被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种。“湿垃圾”主要包括瓜皮、菜叶、树枝等易腐烂变质的垃圾,这部分垃圾被送入沤肥池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干垃圾”则被细分为三种:砖头、瓦片运往村里垃圾填埋点用于平整沟渠;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农药瓶等有毒垃圾,镇上会定期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埋处理。村上还在村民的房前放置了不少垃圾桶,让村民逐渐养成了文明处理垃圾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硬措施”使得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葫芦峪村“垃圾分类管理”的做法只是眉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各个县区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都结合自身实际打出了一张张“特色”牌。

  眉县实施“五化”工程,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扶风县探索“五有”机制,解决了“管长效”的问题;凤翔县实行“五美”举措,解决了“再提升”的问题;岐山县制定“十有”标准,彰显了“特色村”整治;陈仓区坚持城乡统筹,探索了城乡接合部整治做法;千阳县、陇县突出全域整治,走出了山区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路径;金台区、渭滨区实施分类施策,提出了区分标准推进、全域整治的思路。

  市环保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各个县区的特色做法实际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环境改变吃住行

  从“今天”到“明天”的大智慧

  “变脸”的农村如同一幅曾沾满灰尘的山水画,正在巨额的投入和亲民的项目中逐渐显露出自身的魅力。事实上,尽管这场声势浩大的整治工作只是发生在“今天”,但从更深的层次上却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农村居民“明天”的发展轨迹,将对增强农村综合实力起到关键作用。

  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有197户752人,在村民常治国看来,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他告诉记者,按照老习惯,以前村里是“柴火想怎么堆就怎么堆,粪堆怎么方便怎么堆,污水流到哪儿就是哪儿”;但现在,村里房前屋后的三堆 (土堆、粪堆、草堆 )全部搬入了指定库房,贯穿全村的一条废水渠如今变成了长流水的小瀑布群,农家旱厕变成了双瓮漏斗式的沼气厕所,空地上建起了亭台、搭起了秋千。更重要的是,村里变化这么大,都是政府在拿钱,大家实际上没花一分钱。“大伙的愿景很简单,就是希望日子一年强过一年。现在看来,村里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大家的愿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永生村一名村干部举例说,村里前不久凭借好环境引来了第一个客商,投资 200多万元建起了香椿、草莓、蓝莓种植大棚,尤其是村里不少农户去年年底又流转给客商 130亩土地,每亩年租金达到 500元,今后农民不但能挣租金,还能就近到观光园里打工挣钱。

  据了解,这种依靠环境改变现状的现象在宝鸡市农村普遍存在。环境变化后,一些村成了农家乐专业村,一些村依托自身优势受到了客商的青睐,一些村开始大力发展采摘游、乡村游等。可以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际上走出了一条节约能源、优化结构、富民强市的新路子。(宝鸡日报 记者 孙海涛)

 

责任编辑:谢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